第1346章
“皓山兄,何必妄自菲薄。”郑锦目光坚定地望向那远去的舰队,豪情万丈地言道:“只需假我一年光阴,我必亲自率军北伐,荡平乾贼,重夺大都!”
。。。。。。
舰队乘风破浪,鼓足了风帆,速度如同离弦之箭,来时需要五六天的路程,回去只需两天。
乾军踏上了白沙河北岸,下船时井然有序,没有丝毫的慌乱与嘈杂。下船后,迅速整队,列成方阵。
“宇文大将军,后会有期。哦,应该说是但愿各自安好,后会无期。。。。。。”孟北鸣蹙着眉头、冷峻地看着宇文恪说道。
宇文恪嘴角露出不易觉察的诡笑,说道:“孟将军,也许,我们很快就能再见面。”
“宇文大将军,您治军之严明,统兵之才干,实乃令孟某心生敬意。然而,你我分属乾燕两朝,各为其主,但愿以后不要在残酷的战场上兵戎相见。但若真要到了那一天,无法避免,孟某只能忠心事主。。。。。。”孟北鸣的话语间,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威严豪迈之气,气势摄人,令人不禁侧目。
宇文恪轻叹一声,对孟北鸣言道:“孟都督忠肝义胆,为国尽忠,真乃将中之杰,令人敬仰。然而,明珠暗投于朽木之旁,纵然光华盖世,亦难免同归于尽之憾。吾辈虽当矢志不渝,却也需深思,何为真正的社稷之福,以免一身英才,错付于那即将倾颓之朝。”
孟北鸣闻言,眉头微皱,目光如炬,朗声道:“宇文大将军言重了。社稷之福,非由一人一朝而定,而在乎万民之心向背,国家之兴衰更迭自有天数。吾虽蒙乾朝厚恩,但深知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,此乃历史之铁律。我主英明与否,朝纲是否清正,百姓心中自有公论。至于个人忠贞,孟某自幼受儒家忠孝思想熏陶,食君之禄,忠君之事,此乃为人臣子之本分。若真有一日,战场相遇,非我辈所愿,然国之大义,不可不守。到时,孟某定当全力以赴,既为保国安民,也为不负吾身所学,不负胸前这身铠甲。至于‘明珠暗投’之说,宇文将军或许只见其一,未见其二。世间万物,各有其时,各有其命。吾辈身处乱世,更应坚守信念,不为一时之荣辱所动,不为权势所诱,方能留得清白在人间,不负此生。他日史书之上,是非功过,任由后人评说。最后,愿两国能化干戈为玉帛,共享太平盛世,方为天下苍生之福祉。宇文将军,你我虽为敌国,但英雄相惜之情,孟某铭记于心。他日若有机缘,共饮一壶,再论天下大事,岂不快哉?”
言罢,孟北鸣拱手一礼,转身踏上战舰,率领麾下将士,扬起巨帆,渐行渐远。
宇文恪站在岸边,目光紧随着那渐行渐远的大燕水师,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。他喃喃自语,声音虽轻,却透露出对那位水师大将的深深敬佩:“此人是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啊,大乾若得了他和他的舰队,必能如虎添翼,海疆无忧,海洋霸业指日可待。但愿你我不要兵戎相见。。。。。。”
。。。。。。
“通知参将以上军官统统集合,前来议事。”宇文恪目光坚毅,下达命令道。
待数十名武将齐聚他面前时,宇文恪沉稳地审视着每一位将领,字字铿锵地宣告:“诸位将领听令,那燕人不仅背信弃义,还过河拆桥,竟派遣水师强行驱逐我们出境。如此奇耻大辱,岂是能轻易咽下的?我们大乾岂能任人如此轻侮?刚刚助他们平息叛乱,转瞬之间便遭此待遇,这口恶气,诸位能否咽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