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你就知道了。
”杜寒悠然说道,想给曹变蛟描绘前景,”建虏早晚要来,且很快会至。
我造的这尊炮必定会大展神威,那时岂不是又一大功?功劳必归于炮,你该不该拿这份功劳?好饭不怕晚,何必急于一时?”
曹变蛟疑惑地看着杜寒:”听杜兄之意,只要这炮立功,就有我兄弟一份?杜兄愿分功劳给我?”
”正是如此。
”杜寒摊手道,”你我相识虽晚,却情同手足。
我的功劳分你一些,难道不应吗?”
”还是杜兄够义气。
那炮在哪?我真想看看。
。。。”
曹变蛟一听,立刻对杜寒竖起大拇指,也对那炮有了期待。
此时酒已饮得差不多,杜寒便起身带兄弟二人去看炮。
造型独特的大炮让曹变蛟赞叹不已。
不同于金启综初见时的表现,曹变蛟在宁远见识过杜寒的火器技艺,早已认定他是火器第一人。
虽觉炮管略显单薄,但既然是杜寒说行,他也就信了。
谈及大炮时,杜寒顺带提到了粮食问题,曹变蛟兄弟连眉都不皱一下便答应了。
而杜寒这次也没空手而归,给了哥俩每人一百两的赏银。
随着工作进展,右百户所的人们惊讶地发现,原先被视为神器的大炮竟成了最省时的工作,铸炮仅需等待铁模冷却,一炉最多可熔炼一千五百多斤钢水,全用来铸炮的话能铸五门以上。
随着技术日益娴熟,仅用四天半,十尊大炮全部完工。
称重后发现,每门炮的重量误差不超过五斤。
这个结果令杜寒十分满意。
车辆制造受制于车轮,沉重的木轮加工复杂,烘干更是耗费大量时间。
铸炮完成后,杜寒决定用铁轮代替木轮。
将简陋的炮用象限仪安装完毕,并且拆除了木轮之后,这套火炮彻底失去了它最后一点古朴的气息。
乍一看去,它与二十世纪初的那种依靠畜力拉动的轻型火炮几乎没有区别。
制作炮管的十几名铁匠是最累的人。
虽然制作过程复杂,但所需的工具却很少,一根铁棍和一把锤子就足够。
这纯粹是一个考验体力的工作。
铁匠们先挑选一块长条形的钢板加热至通红,然后将其放置于带有凹槽的模具之上,用球面锤不断敲击中部区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