杠精:“原来武松打不过狗!你们这些天人粉丝真能吹武松!”
……还能说什么呢?扫兴这个词语在这时候真的具象化了。
2关于黛玉总是心口痛
现在大家知道黛玉的病症不能用常识来推理了,那我们就进阶。
这里要联系上一篇闲聊了,我在上一篇中提到过比干。
红楼梦全书唯一一句和正面政治人物相关的类比是“心较比干多一窍”。
既然是唯一一句,那自然大有文章。
红楼梦绝不会有闲笔,那可是增删十年的含金量。
大家能想象自己把一篇文摆在桌上鼓捣三千六百天的样子吗?
殷相比干,其后人因受纣王帝辛的迫害,避难于长林山,周武王登基后,感叹比干忠贞爱国,于是赐其后人姓【林】,封比干的儿子为【坚公】。
这就是【林】姓的起源。
比干庙里供奉着林坚公的塑像,楹联上写着:“仰成汤泽荣随先王袭氏子,罹暴纣虐殃及后裔易姓林。”御碑亭写:“忠义承先后,福佑林氏流芳远;孝慈裕后,杞梓之林世泽绵。”
比干掏心的故事一向为人津津乐道。
比干拥有七窍玲珑心,据说拥有七窍玲珑心的人可以洞穿鬼神、辨别忠奸,且天生聪慧敏捷。
而曹公给黛玉的设定是八窍玲珑,聪明颖悟在其之上(所以看红楼梦时建议多留神黛玉对其他角色的评价,然后找找有没有支撑这个评价的实际证据。有些证据表露在正面,像是红粉佳人,有些证据藏在风月宝鉴背后,可能以骷髅现身,吓人一跳哦。很多人深入分析红楼梦后现这本书鬼气森森,总有骷髅伥鬼躲在暗处,这可不是没有理由的)。
纣王要取七窍玲珑心为药引,比干怒骂:“昏君!你是酒色昏迷,糊涂狗彘!心去一片,吾即死矣!比干不犯剜心之罪,如何无辜遭此非殃!心乃万物之灵苗,四象变化之根本。吾心有伤,岂有生路。老臣虽死不惜,只是江山社稷,贤能尽绝。”(林黛玉爱强调:“我为的是我的心”)
关于【心】的重要之处,可看贾宝玉的海棠诗:“捧心西子玉为魂”。
上一篇闲聊时说了,红楼梦的核心概念是清浊正邪,原着的开篇便提出了【正邪两赋】,脂批也添加补充说不分男女,只看清浊(书中有一章史湘云在谈论阴阳,阴阳可以互换,她自己就是个时男时女的角色。在此只cue一下,展开说又要偏题了)。
黛玉的【阴】面是西施,从第一次登场的赞诗、到别人感叹她美如西施、到诗中多次比作西施,黛玉的【阴】面可提取关键词:捧心。
黛玉的【阳】面是比干,关键词:掏心。
因为心被掏取,所以心总是会痛,所以要捧心,所以捧心蹙眉。
周朝尊比干为“国神”,称为“亘古忠臣”,明朝评价比干:“上摩穹清,下澈坤厚,中丽日月,古今称谏诤者”。
什么叫做“玉为魂”?这就是。
所以说,又回到了刚才的【不能用常识来推敲】这一点。
红楼梦的每一笔、每一个设定都有深意,不是说曹雪芹想写一个可怜多病的美女所以相中了某个设定,就莫名其妙给她安上去。
不是说作者忽然想起来“对哦,林妹妹身体不好,这个时候该心痛了,我提一嘴”,所以就写几个字,这是不可能的。
流水账不配进入红楼梦的文本。
3关于年龄
上个部分论证心痛是进阶,强化【不能用常识来推敲】这一点,那么这个部分就是进阶后的进阶。
上个部分的核心线索是【心痛病】,这个部分的核心线索就是【年龄】。
关于红楼梦人物的年龄,圈外人可能完全一片空白,而稍微有点涉猎看过一点点的人也许会说:年龄很混乱,曹雪芹故意打乱时间线,就是为了营造“梦”的感觉。
——这个说法是不是很熟悉?那好,恭喜被误导了。
就像圈外人对梁山好汉的形象认知匮乏,稍微接触可能就以为全是鲁智深和武松那样的糙汉,都是上不得台面的脏乱差土匪。其实是被误导的!
为什么会产生年龄混乱这样的误导呢?因为有人撒谎了。
书中有一个薛宝钗的分身角色,叫做【傅秋芳】。
在红楼梦里,【金】【秋】【白】【月满(面如银盆)】是薛一脉,【莲花芙蓉】【玉】【红】是林一脉,用这个规律去看角色名字是能快辨别的,这是解读红楼的入门常识。
比如——
薛脉:花袭人、傅秋芳(她爸爸名字的谐音也是影射)、夏金桂(金,秋桂)、麝月(原文:又是一个袭人)、金钏(金钏本姓白,叫白金钏。金钏是穿着薛宝钗的衣服入葬的,而且书中明确提到金钏的尸体在井里泡变样了,也就是说,泡成巨人观了,还特地强调了薛宝钗的衣服正合适……呃……所以最好不要把红楼的一些隐喻解释成现实主义的东西,否则真的倒胃口,破坏美感)
林脉:晴雯、小红(林红玉)、香菱(甄英莲)……
(偏题一下,金庸自诩看懂了红楼梦,并且坦白说写小说时借鉴红楼梦,这一点我是很赞同的,金庸确实是才子,也学到了一点红楼的精髓,比如对名字的严谨。他的《笑傲江湖》里,有个角色叫任盈盈。盈,满,月。历史上的薛国由任姓家族统治。任盈盈也是看似隐居,谎称不问世事,实际上什么消息和隐私都知道,积极参与江湖斗争。阿朱和阿碧借鉴了晴雯和花袭人,阿朱晴雯有个姐妹叫阿紫。黛玉的丫鬟叫紫娟。阿朱的姐姐是王语嫣,王语嫣被称为神仙姐姐,有借鉴黛玉的神仙妹妹,段誉有借鉴贾宝玉)
(有人分析过杨过的原型其实是黛玉,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真的笑出了声。在早期的版本中,杨过有体香设定,身上自带奇香,令闻者销魂,所有女的都为他的香味欲罢不能,这一点有借鉴黛玉体香的意思。黛玉天生体香,是真香玉,是幽香的花魂,闻一下就能令人醉魂酥骨。一见杨过误终生,一见黛玉亦如是。现在神雕读者圈中还有人叫杨过叫杨黛玉呢,哈哈)
说回来。
傅秋芳是(以古代价值观来看的)大龄剩女,且因为哥哥的拖累(好熟悉的家世设定),很愁嫁。
作者不会明着说哪里有问题,而是通过分身角色来悄悄告诉你有问题。
红楼梦角色的年龄是可以梳理成线的,没有突兀的地方——除了薛宝钗。
只要把宝钗摘掉,所有人的年龄都是对的,把宝钗加入计算的范围内,就会到处矛盾(不知道宝钗敢叫王熙凤叫丫头是不是也有这个原因)。
这个观点其实在红学解读中早就很广泛了,只是大多数人不会特地去了解这些解读,红楼梦也确实很难啃,路人还对年龄设定抱着模糊的刻板印象,以为红楼的年龄是乱的。
黛玉的年纪增长路线很明确,没有过半点矛盾,不存在模糊的问题,那是给路人盘的洗脑包。